股票杠杆怎么操作
生活,作为艺术的灵感之源,不断激发着无尽的创造力。而山水,则以其壮丽的姿态,通过书画,引领我们步入艺术殿堂。
10月16日,“盛世绘卷 天赋上品”——许钦松大师绘画作品展在广州市天赋壹号珠水艺术会客厅盛大开幕。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缩影,伴随着珠水艺术会客厅的盛大开放及样板间的亮相,为宾客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美学与居住空间的极致体验。
此次展览展出了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艺术创作中心主任——许钦松大师的18幅作品。许钦松以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与当代审美视野巧妙融合,创作出既具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的杰作。此次展览,不仅是对许钦松个人艺术成就的阶段性展示,更是对中国山水画艺术传统与现代转型的一次深刻探讨。
许钦松 《晴晓三清山》 中国画 734*144cm 2023
许钦松老师的画作中,连绵起伏的群山、直流而下的飞瀑、阳光照射下的茫野以及万里白雪皑皑,不仅展现了山水的壮丽景色,更透露出一种恢弘与灵秀并存的境界,让在场的来宾无一不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与细腻情感,在欣赏的同时仿佛置身于画中,与山水共呼吸。
为满足广大艺术爱好者的热切期盼,开幕当天,许钦松老师亲临广州城投·天赋壹号,与来宾分享其创作心得,深刻解读画作中的理念,一同领略其艺术世界的独特风采。
许钦松谈山水画
我所追求的山水画,是对混沌初发、苍茫的、原始的自然的回归,其中隐藏着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和“不可及”的境界,融合又区别于中国古典山水画论中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思想,我将它称之为“圣洁山水”。
许钦松谈《晴晓三清山》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我23年创作的新作《晴晓三清山》,江西上饶的三清山是道教名山,因有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18年是我第一次到三清山写生,当我立足山巅,鸟瞰三清山全貌之时,目之所及,日光山色,晴岚晓雾,奇峰怪石,梦幻如画。这景象深深震撼了我,于是我情难自禁,振臂高呼:“千年等一回!”
近年来,我曾几度登临三清山,获得了数十张写生稿,最终凝结成为笔下这件巨幅的作品《晴晓三清山》,以鸟瞰的全览视角,描绘了清晨时分日光破晓,烟云飘渺的景象。诸峰山体没入云雾笼罩之中,好像连着九州大地;峰顶则耸立呈聚拢之势,拂开朝阳的光辉,展现出清澈明亮的色彩。观者的视角与我是一致的,俯瞰眼前是奇巍的山石松木,高望天边是淡淡泛金的云彩,“拂曙祥光满,分晴晓色鲜。(《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一作王良士诗)》唐·车缅)”初阳的光辉即将照耀这整片土地,生命在这里萌芽和繁衍,我想此刻观者也会和我一样,心中感受到无比的恬静。
《道德经》有言:“为腹者以物养已,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我的理解呢,“为腹”是我的肚子我做主,从简单清净的真实需求出发,以外物为自身成长的养分;“为目”则是人跟着欲望走,最终就被外物所奴役了。
山水画创作亦是一样,圣人写山水,为腹不为目。可以说《晴晓三清山》既生发自我登临峰顶的那个时刻,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也是我以虔诚之心反复琢磨求索的结果,这个“心”,便是赋予山水画以精神性的艺术家的“心”,既是“我心”,也是“无心”。没有“我心”,就没有创作的主体,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创作就易落入拘于外物的陷阱,是以只有取之于心,才可超脱于物。
此次展览不仅展现了许钦松大师对山水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更是一场艺术与生活的完美交融。从《晴晓三清山》的磅礴气势,到对"为腹不为目"的艺术追求,许钦松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既有传统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世界。展览与天赋壹号珠水艺术会客厅的结合,无疑为广州增添了一抹浓墨重彩的文化风景,让更多人在艺术与居所的共鸣中,感受山水画所承载的精神与美学价值。